close


灣區發生地震時,若找不到合適的桌子,則應緊靠沒有重物的內牆蹲下,以手護住頭頸。(記者陳運璞/攝影)
日本強震後,網路上再度流傳道格‧庫普(Doug Copp)的「生命三角求生法」。庫普是美國國際救援小組(ARTI)的首席救援者,也是災難部經理。他曾於1996年在土耳其進行實驗,並製作成錄影內容,顯示傳統的「蹲下和掩護」方法,效果遠不如「生命三角」的求生方法。
所謂「生命三角」的求生方法,是指當建築物倒塌時,掉落在室內家具或其它大的物體旁的建材等,會在這些物體支撐下形成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所謂的「生命三角」。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的餘地就越小,而形成的空間就越大,躲避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按庫普的理論,地震發生時,要盡快靠近一個物體,例如沙發,或大件傢俱,躲在它旁邊。庫普也建議,如果可能,要儘量靠近建築物的外牆或離開建築物。靠近牆的外側遠比內側要好。因為越靠近建築物的中心,逃生路徑被阻擋的可能性就越大。

此外,庫普還主張,當發生地震時,躲在車內的人會因路邊墜落的物體砸傷,因此應該走出車輛,靠近車輛坐下,或躺在車邊。所有被壓垮的車輛旁邊都有一個3呎高的空間,除非車輛是被物體垂直落下擊中。

網路上流傳的防震建議,主要針對鋼筋水泥建築,而且是在建築物防震處理較差的地區。美國紅十字會灣區分會亞裔災難部門準備經理黃啟亮17日指出,金山灣區以木質建築物為主,應該採取「蹲下、掩護、抓緊」的求生法。而且金山灣區很多建築物已經有防震加固處理,在地震中比較安全耐震。因此,一旦發生地震時,黃啟亮表示,應立即找尋堅固而沒有玻璃的桌子,躲在桌下。如沒有合適的桌子,則緊靠沒有重物的內牆,能蹲就蹲,如不能蹲下,也應護住頭頸。如在睡眠中發生地震,則應以被毯蓋住頭部,等待地震過去。

黃啟亮強調,舊金山灣區一旦發生地震時,民眾仍應留在室內。如果跑到室外,可能遭到很多破碎物體撞擊,或被玻璃割傷,電線纏繞等,危險更大。除非見到天花板有很大裂縫,或瓦斯漏氣、屋內起火等問題,這時當然得關閉瓦斯、帶上災變應急袋,立即逃出去。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人社區新聞 - 專家:室內防震 三角求生法最佳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不过,库普和他的小组所做的“实验”根本不能算是对地震的研究。曾对1999年土耳其7.8级大地震进行详细调研的抗震减灾专家佩特(Marla Petal)指出了库普犯下来一个严重错误:将炸药爆破导致的房屋倒塌等同于地震中可能出现的房屋倒塌。库普将炸药置于承重柱内部,爆破时柱子一折房顶就会像一张大饼一样平塌(pancake collapse)下来。但真正的地震给房屋造成的破坏却并非如此。[4]

地质学家和抗震工程学家告诉我们,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所以,尽管观察地震造成的废墟,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位置上确实存在类似的“三角空间”。不过,在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也就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

强调“生命三角”可能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原本你指望用来支撑“三角”的支撑物很快就倒下了。在一次日本利用振动台进行的地震模拟实验中,佩特博士就看到一台巨大的冰箱划过整间房屋,在翻了几个跟斗之后将实验中的“儿童”挤扁。同样,你或许从网上看到地震过后汽车旁形成“生命三角”的照片,也许觉得沉重的汽车会一直呆在原地。可实际上,汽车在地震中很容易被掀起来甚至翻倒,但你头上却未必有危险的高架路面

地震口诀:伏地、遮挡、手抓牢

美国红十字会灾难教育部前总管罗伯茨(Rocky Lopes)强调,根据对加州地震生还者所作的综合统计,地震最危险的伤害因素并非轰然塌下的屋顶,而是四处乱飞的家什和碎玻璃。“伏地、遮挡、手抓牢”(Drop,cover and hold on)的地震口诀正是针对这个。这个口诀教导大家,在地震来临时要赶紧钻到桌子下边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

Read more 按這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liantsai 的頭像
    lilliantsai

    矽谷生活日誌

    lillian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