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lilliantsai/1379721986-2654548651.jpg)
若問我離開美國最捨不得的是什麼,我一定不加思索回答是美國的醫療系統。過去兩年來,跑醫院對我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我很慶幸有一個相當棒的醫療團隊,將我照顧得無微不至,用一句話形容:「They treat me like a Queen.」
去年冬天回台度假時,很不幸有那麼個機會在台灣的醫院裏晃了18天,在台灣看病的經歷不能說慘不忍睹,只能委婉地說...還真不太習慣。
先來說說我在美國看醫生的過程。首先,在櫃台Check in 後,在候診區等待的時間絕不會超過十分鐘,若醫生看診的時間稍有延遲,櫃檯人員會在check in 時告知大約的等待時間,並且致歉。接著會有護理人員領進診療間,量完體重、血壓、體溫,問完基本問題之後便會退出診療間,此時診療間內只剩病人或與病人同行的家屬朋友。
醫生進門的第一件事便是洗手,若有身體上的觸摸也會戴上手套,衛生第一。
這是醫生專屬的電腦,除了記錄問診內容還能與各科病歷連線,開完藥,處方籤會直接寄達病人所指定的藥局,診間內除了醫生與病人(&病人家屬或朋友)之外連護士都不允許進入,在這裏病人擁有絕對的隱私。
反觀我在台灣看診經歷,由於從未在台灣大型醫院看過病,一位與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很熱心的到醫院來接我至他所任職的醫院看外科醫。還好有他領著,否則我還真像Alice in wonderland,到處都是驚嚇...嗯 ..驚奇,完全摸不著頭緒。
首先,到一樓櫃台掛號、繳錢、拿了單子,我忘了是不是號碼牌,然後隨著友人左彎右拐到了問診間門口,我很自然的在那一長排椅子上坐了下來,等著護士叫名字,完全不知道那單子要先送入問診間,於是我那朋友很自然的自我手中抽走單子,起身敲了那個正在使用中的問診門,很自然的將單子遞給坐在門內的護士小姐。
這個動作讓我受到不小驚嚇,我指著那個緊閉的門說:「那裏面不是還有病人嗎?」
朋友氣定神閒地說:「單子要送進去,不然他們不會叫妳的名字。」
蛤??? 我不是掛號了嗎?而且敲診間門打擾問診是不是不太應該呢?
輪到我的時候,朋友很自然的領著我進去,我的病情他是明白的,有他陪著並不讓我感到不安,只是診間內除了我要見的外科醫師外,還有三名護士小姐,而其中一位還以見到偶像的口吻指著我身邊的朋友說:「你不是我們醫院的麻醉科醫師嗎?」接著哈啦幾句,完全無視我的存在。
當醫生開始詢問病情時,我回答得有些遲疑,放眼望去,五雙眼睛盯著我,讓我相當不安,等著我回答的不只是醫生,還有其他不相關的閒雜人等,而我卻因此很沒出息的結巴了,有一半的問題是朋友幫我回答的。
接著下樓領藥,也得等個老半天,看個醫生花了我一晚上近兩個小時的時間。總結一句,在台灣看病可真一點隱私也沒有,除非必要,我很不喜歡回台看病。